当前位置:网站首页产品展示辅料乙酸乙酯 > 1药用辅料乙酸乙酯
药用辅料乙酸乙酯

药用辅料乙酸乙酯

简要描述:药用三乙醇胺,药用辅料乙酸乙酯本品按无水物计,含乙酸乙酯(C4H8O2)不得少于99.5%(g/g)。【性状】本品为无色澄清的液体;具挥发性,易燃烧,有水果香味。本品在水中溶解,与乙醇、丙酮或二氯甲烷任意混溶。

产品型号: 1

所属分类:乙酸乙酯

更新时间:2021-11-26

详细说明:

药用辅料乙酸乙酯

危险特性

易燃,其蒸气与空气可形成爆炸性混合物。遇明火、高热能引起燃烧爆炸。与氧化剂接触会猛烈反应。在火场中,受热的容器有爆炸危险。其蒸气比空气重,能在较低处扩散到相当远的地方,遇明火会引着回燃。药用辅料乙酸乙酯

燃烧(分解)产物:一氧化碳、二氧化碳。

现场应急监测方法:气体检测管法

实验室监测方法: 无泵型采样气相色谱法(WS/T155-1999,作业场所空气)

蒸汽可能引起困倦和眩晕。长期接触可能引起皮肤干裂。 

储存运输

1、本品属于一级易燃品,应贮于低温通风处,远离火种火源

2、采取措施,预防静电发生。装卸时,应轻装轻卸,防止包装及容器破损,防止静电积聚。

3、产品应贮存于阴凉、通风的库房,仓温不宜超过30℃,防止阳光直接照射,保持容器的密闭。应与氧化剂、酸碱类等分开存放,储区应备有泄露应急设备和合适的收容材料。

4、工作场所应保持通风透气,操作人员应佩带好防护用品。 

紧急处理

吸入:迅速脱离现场至新鲜空气处。保持呼吸道通畅。如呼吸困难,给输氧。如呼吸停止,立即进行人工呼吸。就医。

误食:饮足量温水,催吐,就医。

皮肤接触:脱去被污染衣着,用肥皂水和清水*冲洗皮肤。

眼睛接触:提起眼睑,用流动清水或生理盐水冲洗。就医。

灭火剂:抗溶性泡沫、二氧化碳、干粉、砂土。用水灭火无效。

灭火注意事项:可用水保持火场中容器冷却。

泄漏处理

泄漏应急处理迅速撤离泄漏污染区人员至安全区,并进行隔离,严格限制出入。切断火源。建议应急处理人员戴自给正压式呼吸器,穿消防防护服。尽可能切断泄漏源,防止进入下水道、排洪沟等限制性空间。

小量泄漏:用活性炭或其它惰性材料吸收。也可以用大量水冲洗,洗水稀释后放入废水系统。

大量泄漏:构筑围堤或挖坑收容;用泡沫覆盖,降低蒸气灾害。用防爆泵转移至槽车或专用收集器内,回收或运至废物处理场所处置。

配伍禁忌

乙酸乙酯与强氧化剂、强碱强酸和硝酸盐产生剧烈反应,可导致火灾或爆炸。本品与氢化锂铝、2-氯甲基呋喃,及四丁基氢氧化胺也起剧烈反应。 

报警检测

可燃气体浓度报警器用来检测可燃气体的泄露。当工业环境中有可燃气体泄露时,当可燃气体浓度报警器检测到气体浓度达到爆炸临界点时,可燃气体浓度报警器就会发出报警信号,以提醒现场工作人员采取安全措施,并驱动排风、切断、喷淋系统,防止发生爆炸、火灾、中毒事故,从而保障安全生产。

管制信息

乙酸乙酯(夏季禁运)

该品列入《*重点监管的危险化学品名录》

乙酸乙酯为第3.2类中闪点易燃液体

侵入途径:吸入、食入,经皮吸收 

化学品安全说明书(MSDS)

乙酸乙酯无毒。

  1. 健康危害: 对眼、鼻、咽喉有刺激作用。高浓度吸入可引进行性麻醉作用,急性肺水肿,肝、肾损害。持续大量吸入,可致呼吸麻痹。误服者可产生呕吐、腹痛、腹泻等。有致敏作用,因血管神经障碍而致牙龈出血;可致湿疹样皮炎。慢性影响:长期接触本品有时可致角膜混浊、继发性贫血、白细胞增多等。

  2. 燃爆危险: 本品易燃,具刺激性,具致敏性。

  3. 危险特性: 易燃,其蒸气与空气可形成爆炸性混合物,遇明火、高热能引起燃烧爆炸。与氧化剂接触猛烈反应。其蒸气比空气重,能在较低处扩散到相当远的地方,遇火源会着火回燃。



留言框

  • 产品:

  • 您的单位:

  • 您的姓名:

  • 联系电话:

  • 常用邮箱:

  • 省份:

  • 详细地址:

  • 补充说明:

  • 验证码:

    请输入计算结果(填写阿拉伯数字),如:三加四=7